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是珠海科技学院16个二级学院之一,包括建筑学、城乡规划均为两个省重点专业。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才兼备的应用型人才。基于“建筑学科三个发展向、两个高层次科研平台”,扎实推进学院的内涵建设。建筑学学科经过多年积极建设,于2024年5月正式被广东省教育厅批准为“省重点学科”。建筑学在学科方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科研平台建设、科技创新与社会服务、应用型人才培养等方面均取得长足发展。注重学科方向凝练。坚持“突出特色优势,凝练学科方向,优化结构布局,注重内涵发展”的方针,形成了“海岛保护与开发”、“滨海空间城市设计”和“乡村振兴”3个特色研究方向。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现有专任教师26人,外聘教师7人,具有博士学位和博士在读教师9名,有国外工作、学习经历的教师1名;有高级职称的教师9名。大力引进了学科高层次拔尖人才和学术带头人,目前学科团队成员共计45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占比57.8%,双师型教师占比31.1%,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比22.2%。持续与国内外高校展开学术交流活动,师资队伍结构合理,教学科研成果丰富。 

完善科研平台建设。在原有的“无人机飞行与建筑航拍实训中心”、“海洋弹性建筑研究中心”基础上,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建设“建筑模型实验室”、“智能建造实验室”和“生态城市与绿色建筑实验室”。其中“建筑与城乡规划模型实验室”获批广东省教学示范中心,多科研平台共同赋能学科建设发展。

加强科技创新与社会服务。聚焦区域产业需求,依托科研平台,以科研项目为牵引,积极推进学科专业的交叉融合,深入开展校企合作,推动政、产、学、研、用的结合。建设期间, 承担省部级等纵向课题 18 项,横向课题24项,发表SCI、SSCI等论文33篇,出版著作2部,软件著作权1项,发明专利4项。科研创新与社会服务成效显著。

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积极推进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以OBE理念为指导,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深化教学改革,进一步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多年来,学院为社会培养了众多优秀人才,有的考取名校研究生,有的考取公务员,有的留学海外,有的在建筑设计院及规划设计研究院等企事业单位工作,深受社会赞誉。

学缘结构:学院教师有来自清华大学、东南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同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建筑大学、兰州交通大学、深圳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太原理工大学、澳门城市大学、英国卡迪夫大学、英国利物浦大学、德国柏林国家美术学院等20多个国内外知名院校硕士、博士构成的教师队伍。双师型教师比例较高,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3人,国家注册城乡规划师1人,国家咨询工程师(投资)1人,多名教师为广东省国土规划专家库成员、珠海市国土空间规划委员会非公务委员、珠海市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论证专家。学院定期召开建筑学专业和城乡规划专业的教学工作会议,深度探讨本科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的建设路径和有效举措。进行全面改革,深度挖掘教学质量提高的多种途径,组织各级教学督导紧抓教学全流程,鼓励教师潜心研学,严保教学质量关,科研创新性。改革高年级教学模式,抓好教学质量的第一阵地——课堂教学建筑学和城乡规划两个专业最大的特色就是小班教学、师徒培养模式。为提升教学质量,保证教学高效性,学院不断改进课堂教学的管理模式,在高年级推广研究型教学模式和教师个人负责制。将学生分配至教师个人名下,运用科研项目的时效性、真实性、实践意义为引导,以科研团队为专业引领,以研究为途径,整合教学、科研、实践各项工作。提升教学水平,狠抓教学全流程,提高教学质量。学院通过严格规范和精细化的管理工作,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加强与地方建筑与规划设计单位的合作,聘请高水平的校外专家担任指导教师,参与课程和毕业设计的评图及答辩环节的指导和评价工作,确保教学工作平稳运行下,提升教学质量。 

学院在教学过程中重点督查各门课程的教学计划执行、作业布置与批改、辅导、考核等教学工作环节。专业负责人针对每门课程分别作出详细的教学计划编写指导,与任课教师进行多轮反馈和修改。同时与学生多次进行面对面交流,及时了解教学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有效地调控和解决问题,从而使教学质量得到保障。落实青年教师导师制度,促进新入职教师快速成长。以指导教师为第一责任人从教学和科研两方面认真对青年教师进行帮助和指导,提升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发挥教研或科研助手作用,帮助其尽快完成高校教师这一角色的转变,并努力指导其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有所创新,有所突破。坚持政产学研结合,增强社会服务功能,科研成果不断增加。

培养“建筑历史研究”团队,带领学生对珠海市古建筑进行调研和测绘工作,对北山村杨氏宗祠等古建筑进行了测绘,为珠海市的古建筑的历史资料建档做出巨大的贡献。同时该团队受到湖南省永州市江华瑶族自治县政府委托,暑假期间将对大圩镇宝镜村进行实地测绘,帮助他们逐步建立整套建筑档案,并开展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申报工作。

与珠海市横琴规划局合作课程《建筑设计》,完成横琴大地景观设计。用一年半的时间帮助政府完成70个老旧小区,共3万多户的更新调研工作。此外,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成立珠海建筑与城市设计协同创新中心,为珠海的地方勘察设计规划企业提供相应的支持和服务,学院得到了珠海各级政府的肯定和支持。

特色学科以地域化为依托建设。自申报通过广东省特色重点学科后,不断加大学科发展的建设力度,为重点学科的三个方向提供有效的支持和保证。学院依托珠海市的地域特点,与地方政府、规划建筑设计院所、企事业单位开展广泛合作,在滨海城市设计、海岛保护与开发、历史街区活化与更新、乡村振兴等领域内取得了一批设计和研究成果。

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位于珠海科技学院校园内,拥有自己独立的教学楼,总建筑面积6652平方米,有设计课专用教室、多媒体教室、图书资料室、实验室、作业展示空间和美术画室。其中在共享学校图书馆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设有二级学院专业图书资料室室,藏书种类丰富,收藏各类建筑、规划相关图书总量约2000余册,每年订购中外文期刊20余种。

学院现有3个实验室:模型实验室、建筑物理实验室、基础地理信息与测绘实验室,总资产:300多万元。主要设备有:大型旋翼航拍无人机、莱卡泰克三维激光扫描仪、全球定位系统、光固化3D打印机、精雕机、激光切割机、人工天穹、照度计、三参数日照仪、亮度计、温湿度计、风速仪、声级计、热流计校准器、莱卡激光测距仪、全站仪、VR配套设备及软件等。

提升建筑智能化应用,大力培养建筑信息化人才。与南方测绘公司等相关企业合作,进行多场测绘技术师生讲座与实操演示、包括三维扫描仪、RTK定位仪等;在课程建设中完善数字化课程,增设犀牛、lumion等新软件应用教学,选取优秀地学生进行无人机航拍与三维建模技术训练,并参加“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同时,购进绿色建筑分析软件,更好地服务教师的教学和学生作业设计。 

建筑学课程主要以设计实践类课程为主,除设计类课程外,还包括:艺术写生、城市与建筑考察、建筑师职业素养实践以及综合营造实验室和数字建构实验室的相关课程。

城乡规划主要核心课程包括:城乡规划原理Ⅰ-Ⅱ、城乡规划设计Ⅰ-Ⅳ、城市设计概论、城市总体规划、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外城市建设史、城市道路与交通Ⅰ-Ⅱ、城市基础设施规划Ⅰ-Ⅱ、地理信息系统(GIS)、城市大数据、城乡规划管理与法规等课程。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工程测量实习、城市实践考察、城乡规划设计调研、规划师职业实践、毕业设计、创新创业实践等。城乡规划在课程中安排美术写生实习、建筑认识实习、城市认识实习规划业务实习、毕业设计等活动,学生通过珠三角本地以及北京、上海、苏州、杭州等外地城市和乡村考察,践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考察调研逐步理解建筑与城市的艺术、技术、历史、文化、生活等属性,为专业学习增长见识、开阔视野、培养兴趣。

 在新时代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对高等教育的重要论述,在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指导下,学院定期召开建筑学专业和城乡规划专业的教学工作会议,深度探讨本科教学质量和建设人才培养水平的建设路径和有效举措。进行全面改革,深度挖掘教学质量提高的各种可能性,组织各专业狠抓教学,各教师潜心钻研教学。改革高年级教学模式,抓好教学质量的第一阵地——课堂教学。建筑学和城乡规划两个最大的特色就是小班教学、师徒式的培养模式。专业教师以个人的科研经验、最新研究成果组织专业教学,吸收本科生进入科研团队,培育高水平教、科研成果。定期邀请国内外著名大学、研究设计机构、政府主管部门的专家学者及负责人来校开展各类学术、职业发展规划等专题讲座。近年部分师生设计类作品与珠海市金湾图书馆等机构合作举办相关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