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由广东省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委员会、广东省土木建筑学会主办,东莞理工学院承办的“华川杯”第十八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广东省分赛在东莞圆满举行。竞赛共吸引了包括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等28所高校的52支队伍参加,现场竞争激烈,精彩纷呈。

合影留念
在我校尚世力、范怡弈、赵凤杰三位位老师的悉心指导下,由美术设计与建筑学院组织的两支学生代表队积极备赛、沉着应战,凭借出色的方案设计、精湛的模型制作与稳定的加载表现,在本次大赛中分别荣获省赛三等奖的优异成绩,展示了我校土木与建筑学科交叉融合、理论与实践并重的人才培养成果。

获奖证书

获奖证书
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是国内土木建筑类专业最具影响力的学科竞赛之一,素有“土木皇冠上最璀璨的明珠”之美誉。竞赛要求学生在有限的时间与材料条件下,以结构力学为核心,运用工程设计方法制作出具有优良承载性能、美观性及创新性的结构模型,是对学生专业基础、动手能力与综合素质的一次全面检阅。本届竞赛以赛题以乌篷船为主题,要求参赛者设计优化船体流线型、提升其抗撞击性能,同时考虑平衡其载重与航行能力。本届赛事旨在激发大学生创新意识,锤炼其工程实践能力,推动乌篷船技艺传承与创新,同时唤起青年人对传统技艺的关注与热爱。在学校创新创业学院的大力支持下,美术设计与建筑学院高度重视此次竞赛,从初赛遴选、训练辅导到参赛组织均安排有序,积极整合资源,为参赛学生提供了宽敞的模型制作空间、齐备的加载仪器和充足的材料保障。两支代表队在学院初赛中脱颖而出,分别由高年级与低年级学生组成,实现了梯队式的合作培养。
竞赛当天,所有参赛选手需在连续12小时内完成从结构模型组装、材料切割、构件粘接到完成作品并接受专家现场加载测试的全过程。竞赛材料仅限竹条、竹皮、胶水等基础材料,极大考验了学生的结构设计能力与动手协调力。比赛期间,两组队伍成员分工明确、协同作战,经过连续12小时的专注奋战,最终顺利完成模型构建并顺利通过初步测试。在加载环节中,面对专家组的提问,队员们沉着应答、条理清晰,充分展现了专业素养与思维逻辑。其中,由2022级建筑学专业李申然担任队长的队伍表现尤为突出,在加载测试中实现了良好的水平承载表现,其模型结构稳定、杆件连接精细,赢得现场评委的一致好评。

比赛现场
作为本次参赛队伍一队的队长,李申然同学在比赛结束后深有感触地说道:“参加今年的广东省结构设计竞赛,是一段充满挑战与成长的旅程。从前期构思、反复调试到最终呈现,短短几天里,我们团队不仅经历了理论到实践的跨越,更深刻体会到结构力学之美与团队协作的力量。这不仅是一场比赛,更是一次专业学习的升华。”他表示,比赛过程中,每位队员都贡献了自己的智慧与汗水:有人负责力学建模,有人专注构造细节,有人主抓现场装配,每个节点都需要高度配合与精准决策。

比赛现场
在本次比赛筹备过程中,指导教师尚世力与范怡弈、赵凤杰老师全程跟进,从结构选型建议、理论分析指导到模型节点优化与加载调试,不仅为学生们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也为整个竞赛团队注入了坚定的信心。尚世力老师表示:“结构设计竞赛的最大意义,在于让学生将课堂所学付诸实践,从做中学、从试中悟,真正体会结构工程师的职业思维。此次比赛,不仅锻炼了同学们的专业技能,也培养了他们的责任感、合作精神与工程意识。”指导教师范怡弈老师表示:“两支队伍都表现出了极高的投入度和执行力,在繁忙课程与备赛训练之间找到了良好的平衡,充分体现了新时代建筑学子严谨、务实的专业态度和出色的解决问题能力。”本届竞赛虽然已圆满落幕,但美术设计与建筑学院学子们在备赛与参赛过程中所展现出的专业素养、拼搏精神与团队力量,已成为学院育人成果的又一精彩注脚。未来,学院将继续以“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创”为目标,积极组织和鼓励学生参与各类高水平专业竞赛,持续打造高质量的教学实践平台,推进复合型、创新型建筑人才的培养路径。
结构有形,梦想无限。在这场代表着土木建筑类最高水平的竞赛舞台上,我校学子用智慧和汗水书写了属于自己的篇章。让我们共同期待,在明年的赛场上,美术设计与建筑学院学生的力量再度绽放新的光芒。

